讓左權核桃踏上脫貧“e”節拍
左權縣是國定貧困縣,電子商務在這里無疑是個新鮮事物。2015年7月,被商務部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后,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左權縣創新思維,努力開拓,大力實施本土化戰略,推動電商規范化、特色化發展,電子商務很快滲入進百姓生活,電子商務已然成為老區脫貧攻堅的助推器和加速縣域經濟轉型的催化劑。
從縣政府步行5分鐘,便到了原左權縣國土局辦公大院。左權縣將此閑置地段改造成了電子商務創業園。園區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主要包括線下展廳、交易類企業集聚中心、電商培訓中心、創客空間、電商服務類企業發展中心、電商交易類企業配套倉庫用房和物流組織區等。
左權縣經濟和商務糧食局局長郝建國介紹,目前,園區入駐企業由原來的10戶增加到現在的21戶,包括14戶上行企業、1戶下行企業、4戶服務企業、1戶培訓企業、1戶物流企業。
在左權縣城學苑小區西區一樓,一麻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商鋪展示著核桃仁、粗糧面條、香菇醬三個系列15種產品。這是一家注冊資金2000萬元的電商企業,公司現有一個生產車間、兩個生產基地,具有每天5000斤核桃仁、1萬斤面粉加工生產能力。
一麻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程晉波向記者介紹說,從去年下半年公司步入正軌后,平均月銷售額達到30萬元,春節前達到了35萬元。他們一年可收購麻田、桐峪、拐兒鎮3個鄉鎮2萬斤山核桃。
“電子商務這一新型商務形式,實現了三方受益。”左權縣副縣長張海榮說。
電子商務進農村,農民是最大受益者。其一是買到了低價貨,電商進村,相當于將大超市、大商場、大批發市場搬到了農村。其二是賣出了高價糧,該縣推行的“田農寶”系統“以糧易物”模式,每斤糧食折算價格要高于市場收購價5分錢,間接幫助農民增收76萬元;經營企業受益。開拓了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市場,比如龍鑫合作社的小雜糧通過電商遠銷黑龍江、廣東、上海等地;縣域發展受益。帶動了創新創業,一麻袋、尚農、象谷、一多便利、“左權微生活”等一批PC端和移動端快速涌現,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等一批知名電商設立線上特產館和左權服務站,帶動了勞動就業2000余人。
電子商務的引進,推動了左權縣產業轉型,核桃、茶葉、雜糧、手工藝品等30余種特色產品實現了網上銷售,并催生出了諸多新業態、新動能。初步統計,左權縣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業務的C2C網店,從2014年的110家發展到2016年底的500余家,B2C企業從9家發展到20余家,電子商務銷售總額從600余萬元增長到6100萬元。
2017年,左權縣將加大培訓力度,解決電商人才缺乏問題,特別是綜合運營服務、產品開發、推廣營銷等方面的人才。將著重解決農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問題,解決快遞下鄉和農村網貨快遞進城的問題。2017年實現全縣行政村電商服務站全覆蓋。著力打造“紅色左權,綠色地標”縣域農產品電商公共品牌,讓左權核桃、太行冰酒、有機茶葉、有機雜糧等左權農特產品更好地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 上一篇:核桃紫薯香糯涼糕,夏日清涼食品
- 下一篇:左權縣以核桃產業為特色的產業脫貧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