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病蟲害防治技術
目前,山核桃病蟲害頻發,原因是主要:氣候變暖,農藥使用過量,大面積純林過多,生態平衡失調無疑是最大的元兇。如何有效地控制山核桃病蟲害的暴發并將其危害降到經濟允許水平以下,已經成為山核桃成林園藝化管理的一個核心內容。
根據發生的諸多因素,山核桃病蟲害的有效控制應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充分運用“綜合防治IPM技術”大力提倡營林措施(如通過立體經營,營造混交林,減少大面積純林等以提高生態自控能力),生物防治(培養利用天敵,以蟲治蟲等),物理防治(如黑光燈誘殺)等防治方法;加強測報網絡建設,及時掌握病蟲動態;化學防治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做到適時用藥,合理用藥,規范用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農藥,禁止在采收前2個月到采收期間使用農藥。
山核桃常見的病蟲害包括山核桃花蕾蛆、眼斑鉤蛾、胡桃豹夜蛾、天社蛾、蝗蟲、天牛、枯枝病等,常見防治方法:
1、山核桃花蕾蛆:山核桃花蕾蛆又稱山核桃癭蚊,花苞蟲,蛆蟲。主要以幼蟲(蛆蟲)為害山核桃花蕾。
形態特征:成蟲似小蚊子,幼蟲體長0.3—0.8mm,橢圓形,乳白色。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早在表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在山核桃雄花序和雌花花蕾初開時,老熟幼蟲先后羽化出土,成早初羽化時飛翔力較弱,先在地表飛繞交配,然后飛上樹,產卵于雄花序和雌花蕾中顧委。一般在陰山、山岙溝邊濕度大的林地,適宜幼蟲生存和成早羽化。幼早異?;钴S,有彈跳力,幼蟲在花蕾內吸取營養,成熟后隨枯萎花蕾凋謝或彈跳出蕾落地入土越冬。
受害特征:雄花序受害部位彎曲、膨大、變色,雌花蕾受害部門膨腫,變褐色、枯萎。一個被害花蕾內有幼蟲2—8頭。
防治方法:(1)地面噴藥:①在4月初用地樂靈1:500倍液在地面噴施或用細沙拌入化肥施于林地。②4月中、下旬山核桃雄花序和雌花蕾初開時,可用50%已酰甲胺磷1:1500倍液在林地內噴施,因成蟲羽化時間不一,必須間隔3—4天噴施一次,可有效控制成蟲飛上樹危害。
(2)樹冠噴霧:有20%速滅殺丁或18%水劑殺蟲雙1:800—1000倍液或50%已酰甲胺磷1:2000倍液,殺蟲雙或敵殺死1:600—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眼斑鉤蛾:又稱小毛蟲,以幼早為害,被害嚴重時幼蟲可將整株樹葉吃光,形似火燒。
形態特征:成蟲體白灰色,前翅端正有明顯眼斑鉤狀,幼蟲體棕紅色與棕褐包,腹部二側各生12撮黑毛,尾端有一根臀刺。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四代,以蛹在地表土雜草下越冬,5月下旬羽化,初羽化成蟲白天隱伏在林地雜草上或在地面飛繞,并停留在雜草葉上交配,卵產在山核桃樹葉邊緣鋸齒上,成為有較強趨光性。幼蟲有葉絲下垂習性,幼蟲為害期分別為: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老熟幼蟲掛絲下垂在地表土中化蛹越冬。成蟲出現期為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
防治方法:(1)地面噴藥:利用成蟲在地面停留交配時,可用20%速滅殺丁或50%乙酰甲胺磷1:1500倍液進行噴殺。
(2)燈光誘殺:放間可安裝黑光燈進行誘殺蛾子,必須掌握在天黑時開燈,天亮前關燈處理掉誘到的蛾子。
(3)樹冠噴藥:用20%速滅殺丁或2.5%溴氰菊酯1: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可利用幼蟲在早上7—8點鐘掛絲下垂時進行噴殺。
3、山核桃山社蛾:又稱山核桃青蟲,以幼蟲為害,發生嚴重的林子“上午一片青,下午一片黃”。危害極大。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20—25cm,前翅暗紅褐色摻有灰白和黃綠色鱗片;后翅灰褐色,觸角羽化狀,端部絲狀,幼蟲青綠色、黃綠色,頭部粉綠色,上有白色小點料,頭胸間有黃色環一條,背部有一條明顯的紅色或紫紅色線。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四代,以老熟幼蟲在地表土中化蛹越冬,來年4月中旬羽化成蟲。幼蟲為害期分別為: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一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10月上旬。成蟲有較強趨光性,各代成蟲出現在4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在第一代卵盛期釋放赤眼峰或在幼蟲期噴施白僵菌。
(2)燈光誘殺:在各代成蟲期夜間可安裝黑光燈進行誘殺。
(3)樹冠噴藥:E和20%速滅殺丁或2.5%溴氰菊酯1:2000—3000倍液噴霧除治幼蟲。
(4)蛹期可采取人工挖蛹,以減少成蟲羽化。
4、胡桃豹夜蛾: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5mm左右,翅展32—40。頭部及胸部白色,頸板翅基片及前后胸有桔黃斑;腹部黃白色,背部微帶褐色;前翅桔黃色,有許多白色多邊形斑,外線為完整的曲折白帶,頂角一大白斑,中有四個黑小斑,外緣后半部有三個黑點,后翅白色微帶淡褐色,觸角絲狀,上萼須明顯向上伸出。
此蟲一年四代,在山核桃枯枝落葉工草叢上結繭化蛹過冬,翌年5月中旬成蟲羽化。四代幼蟲危害期分別是:5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上旬—10月中旬。成蟲羽化期分別為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成蟲具有較強趨光性。
防治方法:用殺滅菊酯3000倍液向樹冠噴霧或噴施白僵菌。成蟲期可用燈光誘殺。
5、山核桃蚜蟲:在各山核桃產區常年發生,若蚜群聚在山核桃幼牙、幼葉和嫩梢上刺吸汁液。使芽葉萎縮,雄花枯死,雌花不開,樹勢衰弱。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四代,10月下旬至11月初以蛹在山核桃芽、葉痕及枝條破損裂縫里越冬。1月下旬至2月下旬(少數3月初)孵化為第一代小蚜,3月下旬至多月初產生第二代小蚜,4月上中旬產生第三代小蚜,蚜蟲經過三代繁殖、蟲口劇增、世代重疊、競相刺吸為害,進入為害盛期。以4月下旬,第三代小蚜開始形成翅蚜,產下非常微小的第四代小曝于山核桃葉背,一只有翅蚜能生出小蚜85—90只。第四代蚜蟲至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發育分化為無翅蚜與雄蚜交配產卵越冬。
防治方法:用40%康福多原液在樹干上進行注藥或用50%吡蟲啉3000倍液進行樹冠噴治。
6、摹螳秦蜢:一年一代,以卵在表土中越冬,于翌年5月中旬卵孵化出若蟲,孵化盛大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成蟲羽化,8月下旬交配產卵,10月下旬成蟲死亡。
一齡若蟲在表活動危害小灌木和雜草;二齡若蟲起上樹危害山核桃葉子。成蟲進行性成熟紛紛下樹到地面,交配產卵。新鮮人糞尿水對成蟲有一種特殊的引誘力。
防治方法:(1)幼齡若蟲期防治:和1:1500—2000倍液的速滅殺丁地面噴霧。
(2)成蟲期防治:①用浸透含90%晶體敵百蟲尿水藥液的稻草堆進行誘殺。②7—8月份蝗蟲大批下樹交配而未產卵時,用1500倍液的速滅殺丁噴霧。
7、綠腿復露蝗:該蟲一年一代,以卵在表土中越冬,初孵若蟲出現在4月中旬。7月上旬成蟲羽化,7月中旬開始交配產卵,8月下旬成蟲開始死亡。
初孵若蟲以地面禾本科和豆科等植物為食米,二齡起上樹危害山核桃葉子,新鮮人糞尿水對成蟲也有一種特殊引誘力,成蟲進入性成熟期紛紛從樹上飛到地面、路旁雜草產卵。
防治方法:(1)地面噴霧法:4月下旬卵孵化盛期用速滅殺丁1500—2000倍液地面噴殺。
(2)7月份用誘殺堆誘殺成蟲。
8、桑天牛:幼蟲蛀食枝干,致使樹勢衰弱,影響材質和果品產量,嚴重為害時整株枯死。成蟲補充營養時啃食新枝嫩梢,造成枝梢萎枯。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35—50mm,體和前翅面黑色,宇航局被黃褐色短毛。頭部中央有一縱溝。前胸近方形,背面有多條橫皺紋,具側刺突。鞘翅基部密生黑色顆料狀突起。幼蟲體長50—70mm,乳白色,圓筒形前胸背板后半部密生放射狀褐色顆粒狀小突起,其中有3對尖葉形白紋。
發生規律:2年1代,以幼蟲在被害枝干蛀道內越冬。第3年6月幼蟲在蛀道內化蛹,6月下旬成蟲開始羽化,羽化期長達2—3月。卵多產于1年生枝條分叉處的上方。產卵痕“U”形,每痕內產卵1粒。每雌產卵100余粒。7月下旬幼蟲開始孵化,景入木質部,向下蛀食,形成往下直行蛀道,每隔一定距離向外咬1個圓形排泄孔,排出細分狀濕潤蟲糞,蛀道向下可達根部。老熟幼蟲向上移10cm左右,以木屑堵塞兩端作蛹室化蛹,蛹期20天左右。
防治方法:(1)在6—8月人工捕殺成蟲。
(2)找到最新排糞孔,用鋼絲鉤刺殺蛀道內幼蟲或塞入毒竹簽。
(3)未孵化的卵,多為嚙小蜂寄生,應加以保護。
(4)及時處理有蟲枝和被害枯死株。
(5)成蟲期可用殺蟲燈進行誘殺。
9、梨園蚧:梨園蚧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果樹害蟲,屬國內重要檢疫對象。該蟲寄主范圍廣,傳播蔓延快,以若蟲和雌成蟲群集在果樹枝干、葉柄上刺吸危害,輕者造成樹勢衰弱,樹葉失綠,重得整株枯死。
發生規律:該蟲一年發生3代,以二齡若蟲附著在枝條上越冬。翌年初春樹液流動后開始活動,蛻皮為3齡,雌雄分化。4月中、下旬雄蟲羽化。雄成蟲飛雌成蟲介殼旁與之交尾。雌蟲交配后開始胎生若蟲并繼續危害。各代若蟲危害期為:第1者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八月中旬至9月中旬。
防治方法:(1)越冬期防治:3月中、下旬當山核桃樹開始萌動時,用3—5度石硫合劑或0.3—0.5%五氯酚鈉溶液噴治。
(2)若蟲期防治:因該蟲生活不整齊,以防治第1代若蟲為主。樹干噴藥,用5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使用時加入0.3—0.5%柴油乳劑,對開始分泌蠟絲的若蟲有較好效果。
(3)成蟲期防治:E和24¥蚧殼速殺或40%速撲殺700—1000倍液對已形成介殼的梨園蚧進行樹干噴治。
10、山核桃枝枯?。荷胶颂抑莶∈巧胶颂业闹匾『?,它為害1年生枝梢和2年生側枝,并向下蔓延,引起大枝枯死,削弱樹勢,降低產量。
該病始發于8月中下旬,盛發于10—11月,3月上旬到8月上旬不見有新的病害發生,所見枯枝都是上年遺留下來的老病枯枝。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有病枯枝上過冬。分生孢子在4月—5月和9月—10月間在發病內傳播,風雨是傳播的媒介。
防治方法:(1)5月間往樹枝上噴灑70%甲基托布津500—700倍液,或1%波爾多液,15天1次,連噴3次。
(2)春夏季節剪除枯枝,防止病害秋季向下蔓延和減少病菌來源。
根據發生的諸多因素,山核桃病蟲害的有效控制應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充分運用“綜合防治IPM技術”大力提倡營林措施(如通過立體經營,營造混交林,減少大面積純林等以提高生態自控能力),生物防治(培養利用天敵,以蟲治蟲等),物理防治(如黑光燈誘殺)等防治方法;加強測報網絡建設,及時掌握病蟲動態;化學防治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做到適時用藥,合理用藥,規范用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農藥,禁止在采收前2個月到采收期間使用農藥。
山核桃常見的病蟲害包括山核桃花蕾蛆、眼斑鉤蛾、胡桃豹夜蛾、天社蛾、蝗蟲、天牛、枯枝病等,常見防治方法:
1、山核桃花蕾蛆:山核桃花蕾蛆又稱山核桃癭蚊,花苞蟲,蛆蟲。主要以幼蟲(蛆蟲)為害山核桃花蕾。
形態特征:成蟲似小蚊子,幼蟲體長0.3—0.8mm,橢圓形,乳白色。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早在表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在山核桃雄花序和雌花花蕾初開時,老熟幼蟲先后羽化出土,成早初羽化時飛翔力較弱,先在地表飛繞交配,然后飛上樹,產卵于雄花序和雌花蕾中顧委。一般在陰山、山岙溝邊濕度大的林地,適宜幼蟲生存和成早羽化。幼早異?;钴S,有彈跳力,幼蟲在花蕾內吸取營養,成熟后隨枯萎花蕾凋謝或彈跳出蕾落地入土越冬。
受害特征:雄花序受害部位彎曲、膨大、變色,雌花蕾受害部門膨腫,變褐色、枯萎。一個被害花蕾內有幼蟲2—8頭。
防治方法:(1)地面噴藥:①在4月初用地樂靈1:500倍液在地面噴施或用細沙拌入化肥施于林地。②4月中、下旬山核桃雄花序和雌花蕾初開時,可用50%已酰甲胺磷1:1500倍液在林地內噴施,因成蟲羽化時間不一,必須間隔3—4天噴施一次,可有效控制成蟲飛上樹危害。
(2)樹冠噴霧:有20%速滅殺丁或18%水劑殺蟲雙1:800—1000倍液或50%已酰甲胺磷1:2000倍液,殺蟲雙或敵殺死1:600—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眼斑鉤蛾:又稱小毛蟲,以幼早為害,被害嚴重時幼蟲可將整株樹葉吃光,形似火燒。
形態特征:成蟲體白灰色,前翅端正有明顯眼斑鉤狀,幼蟲體棕紅色與棕褐包,腹部二側各生12撮黑毛,尾端有一根臀刺。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四代,以蛹在地表土雜草下越冬,5月下旬羽化,初羽化成蟲白天隱伏在林地雜草上或在地面飛繞,并停留在雜草葉上交配,卵產在山核桃樹葉邊緣鋸齒上,成為有較強趨光性。幼蟲有葉絲下垂習性,幼蟲為害期分別為: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老熟幼蟲掛絲下垂在地表土中化蛹越冬。成蟲出現期為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
防治方法:(1)地面噴藥:利用成蟲在地面停留交配時,可用20%速滅殺丁或50%乙酰甲胺磷1:1500倍液進行噴殺。
(2)燈光誘殺:放間可安裝黑光燈進行誘殺蛾子,必須掌握在天黑時開燈,天亮前關燈處理掉誘到的蛾子。
(3)樹冠噴藥:用20%速滅殺丁或2.5%溴氰菊酯1:2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可利用幼蟲在早上7—8點鐘掛絲下垂時進行噴殺。
3、山核桃山社蛾:又稱山核桃青蟲,以幼蟲為害,發生嚴重的林子“上午一片青,下午一片黃”。危害極大。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20—25cm,前翅暗紅褐色摻有灰白和黃綠色鱗片;后翅灰褐色,觸角羽化狀,端部絲狀,幼蟲青綠色、黃綠色,頭部粉綠色,上有白色小點料,頭胸間有黃色環一條,背部有一條明顯的紅色或紫紅色線。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四代,以老熟幼蟲在地表土中化蛹越冬,來年4月中旬羽化成蟲。幼蟲為害期分別為: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7月一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上旬—10月上旬。成蟲有較強趨光性,各代成蟲出現在4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在第一代卵盛期釋放赤眼峰或在幼蟲期噴施白僵菌。
(2)燈光誘殺:在各代成蟲期夜間可安裝黑光燈進行誘殺。
(3)樹冠噴藥:E和20%速滅殺丁或2.5%溴氰菊酯1:2000—3000倍液噴霧除治幼蟲。
(4)蛹期可采取人工挖蛹,以減少成蟲羽化。
4、胡桃豹夜蛾: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15mm左右,翅展32—40。頭部及胸部白色,頸板翅基片及前后胸有桔黃斑;腹部黃白色,背部微帶褐色;前翅桔黃色,有許多白色多邊形斑,外線為完整的曲折白帶,頂角一大白斑,中有四個黑小斑,外緣后半部有三個黑點,后翅白色微帶淡褐色,觸角絲狀,上萼須明顯向上伸出。
此蟲一年四代,在山核桃枯枝落葉工草叢上結繭化蛹過冬,翌年5月中旬成蟲羽化。四代幼蟲危害期分別是:5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上旬—10月中旬。成蟲羽化期分別為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成蟲具有較強趨光性。
防治方法:用殺滅菊酯3000倍液向樹冠噴霧或噴施白僵菌。成蟲期可用燈光誘殺。
5、山核桃蚜蟲:在各山核桃產區常年發生,若蚜群聚在山核桃幼牙、幼葉和嫩梢上刺吸汁液。使芽葉萎縮,雄花枯死,雌花不開,樹勢衰弱。
發生規律:一年發生四代,10月下旬至11月初以蛹在山核桃芽、葉痕及枝條破損裂縫里越冬。1月下旬至2月下旬(少數3月初)孵化為第一代小蚜,3月下旬至多月初產生第二代小蚜,4月上中旬產生第三代小蚜,蚜蟲經過三代繁殖、蟲口劇增、世代重疊、競相刺吸為害,進入為害盛期。以4月下旬,第三代小蚜開始形成翅蚜,產下非常微小的第四代小曝于山核桃葉背,一只有翅蚜能生出小蚜85—90只。第四代蚜蟲至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發育分化為無翅蚜與雄蚜交配產卵越冬。
防治方法:用40%康福多原液在樹干上進行注藥或用50%吡蟲啉3000倍液進行樹冠噴治。
6、摹螳秦蜢:一年一代,以卵在表土中越冬,于翌年5月中旬卵孵化出若蟲,孵化盛大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成蟲羽化,8月下旬交配產卵,10月下旬成蟲死亡。
一齡若蟲在表活動危害小灌木和雜草;二齡若蟲起上樹危害山核桃葉子。成蟲進行性成熟紛紛下樹到地面,交配產卵。新鮮人糞尿水對成蟲有一種特殊的引誘力。
防治方法:(1)幼齡若蟲期防治:和1:1500—2000倍液的速滅殺丁地面噴霧。
(2)成蟲期防治:①用浸透含90%晶體敵百蟲尿水藥液的稻草堆進行誘殺。②7—8月份蝗蟲大批下樹交配而未產卵時,用1500倍液的速滅殺丁噴霧。
7、綠腿復露蝗:該蟲一年一代,以卵在表土中越冬,初孵若蟲出現在4月中旬。7月上旬成蟲羽化,7月中旬開始交配產卵,8月下旬成蟲開始死亡。
初孵若蟲以地面禾本科和豆科等植物為食米,二齡起上樹危害山核桃葉子,新鮮人糞尿水對成蟲也有一種特殊引誘力,成蟲進入性成熟期紛紛從樹上飛到地面、路旁雜草產卵。
防治方法:(1)地面噴霧法:4月下旬卵孵化盛期用速滅殺丁1500—2000倍液地面噴殺。
(2)7月份用誘殺堆誘殺成蟲。
8、桑天牛:幼蟲蛀食枝干,致使樹勢衰弱,影響材質和果品產量,嚴重為害時整株枯死。成蟲補充營養時啃食新枝嫩梢,造成枝梢萎枯。
形態特征:成蟲體長35—50mm,體和前翅面黑色,宇航局被黃褐色短毛。頭部中央有一縱溝。前胸近方形,背面有多條橫皺紋,具側刺突。鞘翅基部密生黑色顆料狀突起。幼蟲體長50—70mm,乳白色,圓筒形前胸背板后半部密生放射狀褐色顆粒狀小突起,其中有3對尖葉形白紋。
發生規律:2年1代,以幼蟲在被害枝干蛀道內越冬。第3年6月幼蟲在蛀道內化蛹,6月下旬成蟲開始羽化,羽化期長達2—3月。卵多產于1年生枝條分叉處的上方。產卵痕“U”形,每痕內產卵1粒。每雌產卵100余粒。7月下旬幼蟲開始孵化,景入木質部,向下蛀食,形成往下直行蛀道,每隔一定距離向外咬1個圓形排泄孔,排出細分狀濕潤蟲糞,蛀道向下可達根部。老熟幼蟲向上移10cm左右,以木屑堵塞兩端作蛹室化蛹,蛹期20天左右。
防治方法:(1)在6—8月人工捕殺成蟲。
(2)找到最新排糞孔,用鋼絲鉤刺殺蛀道內幼蟲或塞入毒竹簽。
(3)未孵化的卵,多為嚙小蜂寄生,應加以保護。
(4)及時處理有蟲枝和被害枯死株。
(5)成蟲期可用殺蟲燈進行誘殺。
9、梨園蚧:梨園蚧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果樹害蟲,屬國內重要檢疫對象。該蟲寄主范圍廣,傳播蔓延快,以若蟲和雌成蟲群集在果樹枝干、葉柄上刺吸危害,輕者造成樹勢衰弱,樹葉失綠,重得整株枯死。
發生規律:該蟲一年發生3代,以二齡若蟲附著在枝條上越冬。翌年初春樹液流動后開始活動,蛻皮為3齡,雌雄分化。4月中、下旬雄蟲羽化。雄成蟲飛雌成蟲介殼旁與之交尾。雌蟲交配后開始胎生若蟲并繼續危害。各代若蟲危害期為:第1者代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八月中旬至9月中旬。
防治方法:(1)越冬期防治:3月中、下旬當山核桃樹開始萌動時,用3—5度石硫合劑或0.3—0.5%五氯酚鈉溶液噴治。
(2)若蟲期防治:因該蟲生活不整齊,以防治第1代若蟲為主。樹干噴藥,用5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使用時加入0.3—0.5%柴油乳劑,對開始分泌蠟絲的若蟲有較好效果。
(3)成蟲期防治:E和24¥蚧殼速殺或40%速撲殺700—1000倍液對已形成介殼的梨園蚧進行樹干噴治。
10、山核桃枝枯?。荷胶颂抑莶∈巧胶颂业闹匾『?,它為害1年生枝梢和2年生側枝,并向下蔓延,引起大枝枯死,削弱樹勢,降低產量。
該病始發于8月中下旬,盛發于10—11月,3月上旬到8月上旬不見有新的病害發生,所見枯枝都是上年遺留下來的老病枯枝。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有病枯枝上過冬。分生孢子在4月—5月和9月—10月間在發病內傳播,風雨是傳播的媒介。
防治方法:(1)5月間往樹枝上噴灑70%甲基托布津500—700倍液,或1%波爾多液,15天1次,連噴3次。
(2)春夏季節剪除枯枝,防止病害秋季向下蔓延和減少病菌來源。
- 上一篇:核桃病蟲害防治
- 下一篇:核桃炭疽病防治技術措施